哪三类人不适合买重疾险?重疾险常见套路要防范
保险知识 | 2025-05-15 16:08
标签: 哪三类人不适合买重疾险 重疾险常见套路要防范

哪三类人不适合买重疾险?重疾险常见套路要防范

重疾险作为家庭财务规划中的重要工具,能在罹患重大疾病时提供经济补偿,缓解医疗费用与收入中断的双重压力。然而,保险的本质是“风险对冲”,而非“万能解药”。若盲目投保,可能陷入“保费高昂、保障错配”的困境。以下三类人群需谨慎评估需求,同时揭秘行业常见套路,助你理性决策。

一、这三类人,慎买重疾险!

1. 年龄超55岁:保费与保障的“倒挂陷阱”

重疾险采用“自然费率”,年龄越大,保费呈指数级增长。以50万保额、20年缴费为例:

  • 30岁男性年缴约5000元,总保费10万;
  • 55岁男性年缴可能超2万,总保费40万+,远超保额,形成“保费倒挂”。
    此外,老年人多存在高血压、糖尿病等慢性病,健康告知难以通过,易被拒保或除外承保(如不保心脑血管疾病)。
  • 替代方案:可配置防癌险(三高人群可投)或医疗险(补充医保报销缺口)。

2. 年收入<5万:保费挤占生活刚需

重疾险本质是“收入损失险”,建议保费支出控制在年收入的5%-10%。若年收入低于5万,年缴保费若超过5000元,可能挤压教育、养老等刚性支出。更需警惕的是:某些代理人以“返还型”“分红型”为噱头,将保费推高至年收入的30%以上,导致家庭财务脆弱性激增。
替代方案:优先配置百万医疗险(年缴几百元)和消费型重疾险(保至70岁,年缴千元级)。

3. 体检异常项≥3项:健康告知成“拦路虎”

重疾险健康告知严格,若存在以下情况,可能被加费、除外或拒保:

  • 近2年体检异常(如结节、息肉、乙肝携带);
  • 慢性病史(如糖尿病、高血压);
  • 家族遗传病史(如乳腺癌、阿尔茨海默症)。
    应对策略:选择支持智能核保或人工预核保的产品,或优先投保防癌险、惠民保(无健康告知)。

二、重疾险投保“防坑指南”:四大套路揭秘

套路1:病种数量“虚高”,实则偷换概念

某些产品宣称“保150种疾病”,实则将“埃博拉病毒”“疯牛病”等极罕见病充数,而高发的癌症、心梗、脑中风却理赔门槛严苛(如要求开胸手术)。避坑关键:优先选择含行业统一规定的28种高发重疾+3种高发轻症的产品,覆盖95%以上理赔案例。

套路2:捆绑销售,保费“注水”

部分产品强制捆绑寿险、长期意外险,导致保费翻倍。例如:30岁男性投保50万重疾险,单独购买需5000元/年,捆绑后可能飙升至1.2万/年。避坑关键:选择“纯重疾险”,或通过“主险+附加险”灵活搭配。

套路3:夸大“确诊即赔”,隐瞒理赔条件

“确诊即赔”仅适用于癌症等少数病种,多数疾病需满足特定条件(如心梗需心电图+心肌酶双重证据)。避坑关键:仔细阅读条款中的“疾病定义”,重点关注理赔标准是否与临床医学一致。

套路4:隐瞒“现金价值”陷阱

返还型重疾险宣称“有病赔钱,没病返本”,实则通过提高保费实现“返还”。例如:30岁男性投保50万保额,消费型年缴5000元,返还型可能需1.5万元/年,30年后返还的45万仅相当于保费的等额本金(未考虑通胀)。避坑关键:优先选择消费型重疾险,将省下的保费用于理财,收益可能更高。

三、科学投保三步走

  1. 定需求:根据家庭负债、子女教育、赡养责任等计算保额(建议覆盖3-5年年收入);
  2. 筛产品:优先选择不捆绑、可多次赔付、含轻症豁免的产品;
  3. 核健康:如实告知健康状况,避免未来理赔纠纷。

重疾险是“风险对冲工具”,而非“理财产品”。理性评估自身需求,避开营销套路,才能让保险真正成为家庭的“安全垫”。若对健康告知或产品选择有疑问,建议咨询专业顾问,量身定制方案。
 

这里推荐众安的众民保 百万医疗险,可带病投保,健康告知宽松,去以下,公众号人人保险代理的商城查看吧,或点击链接

关于重疾险,推荐君龙人寿超级玛丽13号重大疾病保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