哪三类人不适合买重疾险?重疾险常见套路要防范
重疾险作为家庭财务规划中的重要工具,能在罹患重大疾病时提供经济补偿,缓解医疗费用与收入中断的双重压力。然而,保险的本质是“风险对冲”,而非“万能解药”。若盲目投保,可能陷入“保费高昂、保障错配”的困境。以下三类人群需谨慎评估需求,同时揭秘行业常见套路,助你理性决策。
重疾险采用“自然费率”,年龄越大,保费呈指数级增长。以50万保额、20年缴费为例:
重疾险本质是“收入损失险”,建议保费支出控制在年收入的5%-10%。若年收入低于5万,年缴保费若超过5000元,可能挤压教育、养老等刚性支出。更需警惕的是:某些代理人以“返还型”“分红型”为噱头,将保费推高至年收入的30%以上,导致家庭财务脆弱性激增。
替代方案:优先配置百万医疗险(年缴几百元)和消费型重疾险(保至70岁,年缴千元级)。
重疾险健康告知严格,若存在以下情况,可能被加费、除外或拒保:
某些产品宣称“保150种疾病”,实则将“埃博拉病毒”“疯牛病”等极罕见病充数,而高发的癌症、心梗、脑中风却理赔门槛严苛(如要求开胸手术)。避坑关键:优先选择含行业统一规定的28种高发重疾+3种高发轻症的产品,覆盖95%以上理赔案例。
部分产品强制捆绑寿险、长期意外险,导致保费翻倍。例如:30岁男性投保50万重疾险,单独购买需5000元/年,捆绑后可能飙升至1.2万/年。避坑关键:选择“纯重疾险”,或通过“主险+附加险”灵活搭配。
“确诊即赔”仅适用于癌症等少数病种,多数疾病需满足特定条件(如心梗需心电图+心肌酶双重证据)。避坑关键:仔细阅读条款中的“疾病定义”,重点关注理赔标准是否与临床医学一致。
返还型重疾险宣称“有病赔钱,没病返本”,实则通过提高保费实现“返还”。例如:30岁男性投保50万保额,消费型年缴5000元,返还型可能需1.5万元/年,30年后返还的45万仅相当于保费的等额本金(未考虑通胀)。避坑关键:优先选择消费型重疾险,将省下的保费用于理财,收益可能更高。
重疾险是“风险对冲工具”,而非“理财产品”。理性评估自身需求,避开营销套路,才能让保险真正成为家庭的“安全垫”。若对健康告知或产品选择有疑问,建议咨询专业顾问,量身定制方案。
这里推荐众安的众民保 百万医疗险,可带病投保,健康告知宽松,去以下,公众号人人保险代理的商城查看吧,或点击链接
关于重疾险,推荐君龙人寿超级玛丽13号重大疾病保险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