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的5月15日是“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”,这一天的设立旨在提醒每一位投资者: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,理性决策与风险防范同样重要。而作为保险中介机构,我们更深刻意识到:保险不仅是风险对冲工具,更是家庭财富的“安全垫”。今天,让我们从“三适当”原则说起,聊聊如何让保险真正成为您的“保护盾”。
“三适当”原则是金融监管部门提出的核心理念,即:
简单来说,买保险不是“越贵越好”,而是“越适合越好”。
“邻居买了重疾险,我是不是也得买?”“这款年金险收益高,真的适合我吗?”——现实中,许多消费者容易陷入“产品导向”的误区。而“三适当”原则强调“以需定供”:
案例:曾有客户为孩子购买高额分红险,却未配置基础医疗险。结果孩子生病住院时,分红险无法报销医疗费用,反而因提前退保损失本金。
部分保险销售中存在“话术误导”:
“三适当”原则要求销售过程“说清风险、讲透条款”,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投保。
保险并非“越多越好”。例如,一个年收入20万的家庭,若年缴保费超过5万,可能挤压教育、养老等必要支出,反而增加生活压力。“三适当”原则倡导“保障适度”,根据收入、负债、家庭结构动态调整保单。
通过“家庭风险诊断表”,从健康、财产、责任三大维度梳理风险缺口,避免“拍脑袋”推荐产品。
提供“保障责任清单”,明确列出每款产品的等待期、免责条款、现金价值等关键信息,拒绝“选择性解读”。
投保不是终点。我们定期为客户“保单年检”,根据人生阶段变化(如结婚、生子、购房)调整保障方案,确保保障始终“适当”。
问自己三个问题:
要求“双录”回看:
投保时要求销售人员对关键环节录音录像,确保无隐瞒、误导。
善用“犹豫期”:
收到保单后15天内可无理由退保,利用这段时间仔细阅读条款。
结语
保险的本质是“爱与责任”,而“三适当”原则是让这份爱精准落地的指南针。在这个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,我们承诺:以专业守护信任,以适当传递温暖。愿每一份保单,都能成为您人生的“安全气囊”,而非“经济负担”。
TOP